“创世纪行动”:美国AI战争的全面开战
当特朗普政府宣布即将签署“创世纪行动”(Genesis Mission)时,全球科技界瞬间屏住了呼吸。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政策调整,而是一场由白宫主导、动用国家机器的全面战略动员——其规模之大、决心之强,被美国能源部办公室主任卡尔·科伊(Carl Coe)直接比作“曼哈顿计划”与美苏太空竞赛的混合体。

过去十年,AI竞赛还被看作是硅谷巨头之间的商业角力——OpenAI vs. Google,Meta vs. Anthropic,黄仁勋的英伟达在背后默默供应算力。但“创世纪行动”彻底撕掉了这层温情面纱。它不再是“谁先做出更好的模型”,而是“谁先掌握未来十年的全球主导权”。
国家实验室:AI时代的“曼哈顿工程”核心
“创世纪行动”的核心支点,是让美国17家国家实验室——这些曾诞生原子弹、互联网、GPS和量子计算雏形的国家级科研堡垒——全面转向AI研发。洛斯阿拉莫斯、橡树岭、劳伦斯利弗莫尔等实验室,不再只是核物理和国防研究的专属阵地,如今它们的超级计算机正日夜不休地训练下一代通用AI模型。
据《华尔街日报》2025年3月报道,能源部已拨款超过87亿美元,用于在五年内建成7台“AI超算旗舰机”,每台算力均突破5 exaflops(每秒百亿亿次),远超当前全球最强的“前沿”(Frontier)系统。这些机器将不对外商用,仅服务于国防、能源、医疗和国家安全项目,形成一个封闭但强大的“国家AI引擎”。
加州被“点名”:联邦权力碾压州权
如果说国家实验室是“发动机”,那么司法部的出手就是“踩油门”。特朗普政府授权司法部对加州等州提起联邦诉讼,指控其AI监管法案(如SB 1047)构成“非法阻碍国家科技竞争力”。这项法案要求高风险AI系统必须通过独立安全审查、公开训练数据来源、并设立伦理委员会——在硅谷看来,这等于给创新套上镣铐。
但白宫的逻辑毫不妥协:“50个州,50套规则,等于让美国在AI赛跑中自己绊倒自己。”司法部已对加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发出正式警告,若不撤销关键条款,将面临联邦资金冻结与联邦项目准入限制。
这一举动震惊了法律界。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Jonathan Zittrain在《纽约时报》撰文称:“这是自1996年《通信规范法》以来,联邦政府对科技监管权最激进的一次扩张。”但支持者认为,面对中国在AI专利数量、算力基建和数据规模上的快速追赶,美国已无暇等待民主协商。
沙特“输血”:石油王储成为AI时代的关键盟友
2025年4月,沙特王储穆罕默德·本·萨勒曼(MBS)访问华盛顿,行程表上最显眼的不是油价,而是AI。会谈后,白宫宣布:美国将解除对沙特出口最先进AI芯片(包括H100、B200及下一代Blackwell架构)的限制,并允许其在红海新城“NEOM”建设全球最大AI数据中心集群。
英伟达与马斯克的xAI同步宣布,将与沙特主权基金支持的AI公司“Humain”合作,投资300亿美元,在沙特建设全球首个“AI+可再生能源”一体化基地——由太阳能与绿氢供电,年耗电预计达15吉瓦,相当于一个中型国家的用电量。
这不是简单的“卖芯片换石油”。这是技术与资本的深度绑定:美国提供算法、芯片与人才,沙特提供土地、能源与无限资金。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,沙特已秘密储备超过200万片英伟达H100芯片,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建成全球最大的私有AI算力池,用于训练下一代多模态大模型。
威斯康星再造:AI硬件“回流”美国
如果说芯片是AI的“大脑”,那制造它们的工厂就是“心脏”。OpenAI与鸿海(富士康)联合宣布,将在威斯康星州重建一条完整的AI硬件供应链——从芯片封装、散热系统、定制服务器到液冷机柜,全部本土化生产。
这不是“代工升级”,而是一次产业重构。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公开表示:“我们不再只是组装厂。我们要成为AI基础设施的系统集成商。”该项目预计创造3.2万个直接就业岗位,并带动上下游供应链投资超400亿美元。
与此同时,英特尔、AMD和初创公司Cerebras也加速在美国本土扩产AI芯片。Cerebras的Wafer-Scale Engine芯片已开始用于美国能源部的AI超算项目,其单芯片算力相当于传统GPU集群的10倍。
能源,才是AI战争的真正命门
很少有人意识到,AI的下一波竞赛,不是模型参数的比拼,而是电力的比拼。
据国际能源署(IEA)2025年报告,全球AI数据中心的年耗电量已突破460太瓦时,相当于整个英国的用电量。而到2030年,仅训练一个千亿参数模型的能耗,就可能超过一座中型核电站的年发电量。
因此,“创世纪行动”将能源部置于核心地位。美国能源部不仅负责建设超算,更牵头推动“AI-能源协同计划”:在得克萨斯、内华达、爱达荷等地,新建数十座专供AI数据中心的核能+光伏混合电站。其中,小型模块化反应堆(SMR)技术由X-energy与OpenAI联合研发,首批试点将在2026年投运。
“我们不再只是在训练模型,”OpenAI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在一次闭门会议上坦言,“我们是在训练一个能持续吞噬电力的智能体。谁控制了能源,谁就控制了AI的未来。”
一张看不见的网络:从白宫到NEOM,从硅谷到威斯康星
今天,美国的AI战略已不再是单一部门的行动,而是一张覆盖政治、军事、工业、金融与外交的巨型网络:
- 白宫:发布指令,动用行政权力扫清障碍;
- 国防部:将AI纳入“联合全域指挥控制”(JADC2)系统,推动无人作战、智能情报分析;
- 能源部:提供算力与能源,构建国家AI基础设施;
- 司法部:压制地方监管,确保全国一盘棋;
- 英伟达 & xAI:提供技术与生态,成为国家AI引擎的“供应商”;
- 鸿海 & 特斯拉:重构制造体系,让AI硬件不再依赖亚洲;
- 沙特 & 阿联酋:提供资金与能源,成为美国AI的“海外延伸基地”。
这场竞赛的终点,不是“谁先发布GPT-6”,而是“谁能率先实现AI驱动的工业、军事与能源体系的全面自主”。美国赌的,是速度——在2027年前建成全球最密集、最安全、最可控的AI生态,让中国、欧盟乃至任何潜在对手,永远追不上它的节奏。
正如一位匿名五角大楼官员在《外交事务》杂志中所言:“我们不再害怕对手做出更好的AI。我们害怕的是,他们根本没机会接触到我们的芯片、数据和能源——因为它们,早已被我们锁在了国境之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