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皮尤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今年3月分析了900位美国受访者的浏览纪录,探讨他们在日常上网时接触AI内容的情形;最新研究则进一步聚焦这群人在Google搜寻页面上与AI摘要(Google AI Overviews)的互动行为,发现AI摘要的确降低了使用者点击搜寻结果的比例。
此一研究与华尔街日报(The Wall Street Journal,WSJ)今年6月的一篇报导有关,当时WSJ引用市场研究机构Similarweb的资料,指出自从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现身后,新闻网站的流量直线下滑,包括赫芬顿邮报(HuffPost)、华盛顿邮报(Washington Post)及Business Insider的流量都下滑了五成左右。
大西洋月刊(The Atlantic)执行长Nicholas Thompson还说,Google正在从搜寻引擎变成答案引擎,应该要预期来自Google的流量将趋近于零,并调整公司的商业模式。
Google在2024年10月于全球部署的AI摘要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查询快速生成摘要资讯,并不是每个搜寻都会出现AI摘要,只有某些特定类型、需要整合性回答的才会触发AI摘要。
皮尤的研究显示,看到AI摘要的用户,只有8%会去点击传统的搜寻连结,没看到AI摘要的话,则有15%会点击传统搜寻连结;且在看到AI摘要时,只有1%的用户会点击AI摘要中所显示的来源连结;此外,在出现AI摘要的搜寻页面上,有26%会直接结束浏览,没出现的有16%会结束浏览。
此外,不管有没有出现AI摘要,大多数的人在Google搜寻后,都不会点进任何网站连结,而是直接离开或继续在Google上搜寻别的。大约2/3的搜寻都是这样。
不管是AI摘要或是Google传统搜寻,结果中被常被引用的来源是维基百科(Wikipedia)、YouTube及Reddit,它们共占AI摘要连结的15%,传统搜寻连结的17%。不过,它们连结至新闻网站的比例也都有5%。
平均来说,有18%的搜寻会出现AI摘要,但若直接打出完整句子会有36%出现AI摘要,搜寻字数超过10个字就会有53%的机率出现AI摘要,若以谁、什么或为什么开头,则有60%会出现AI摘要。高达88%的AI摘要会引用3个以上的来源,至于摘要的中位数长度则是67个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