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程深度导览:走进德国古典哲学的黄金时代
18至19世纪,西方哲学迎来其最具系统性与思辨深度的“德国时代”。这一时期不仅重塑了哲学的疆界,更奠定了现代思想的基本框架。康德、费希特、谢林、黑格尔、费尔巴哈——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,共同构筑了人类理性探索的巅峰。
德国古典哲学并非孤立的思想实验,而是对古希腊哲学(尤其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)两千年来智慧结晶的创造性回应。它将形而上学、认识论、伦理学、政治哲学熔于一炉,首次尝试构建一个“无所不包”的哲学体系,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存在主义、现象学、马克思主义乃至当代分析哲学的发展路径。
核心议题:为何这段哲学史不可错过?
? 辩证法的成熟:从康德“二律背反”到黑格尔“正反合”,辩证思维成为理解历史、社会与精神运动的核心方法。
? 唯心与唯物的交锋:德国观念论如何为后来的马克思唯物史观埋下伏笔?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又如何成为转折点?
? 主客体关系革命:康德“人为自然立法”颠覆传统认识论;黑格尔“绝对精神”统摄主客,开启全新维度。
? 法哲学奠基时刻:黑格尔《法哲学原理》首次系统论证“自由意志如何在制度中实现”,直接影响现代宪政与权利理论。
这些议题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基石,更是理解现代社会结构、法律制度、个体自由与国家权力关系的思想钥匙。
主讲人权威解读:陈家琪教授
陈家琪教授,同济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,《德国哲学》期刊编委,师承中国西方哲学研究泰斗陈修斋与杨祖陶先生,是汉语学界德国哲学研究的重要传承者与开拓者。
陈教授深耕政治哲学、法哲学与德国观念论数十年,擅长以清晰语言解析艰深文本,尤其注重哲学思想的历史语境与现实回响。他的课程不仅梳理概念脉络,更引导学生思考:这些19世纪的思想,如何仍在塑造我们今天的政治制度、道德判断与自我认知?
曾有学生评价:“听陈老师讲黑格尔,仿佛看到思想在历史中搏动——不是死板教条,而是活生生的精神历程。”
适合谁学习?
? 哲学专业学生与研究者 —— 系统掌握德国古典哲学核心脉络
? 人文社科爱好者 —— 深化对现代文明根基的理解
? 法律、政治、教育从业者 —— 追溯制度背后的思想源流
? 终身学习者 —— 在快节奏时代重拾深度思辨的能力
为什么现在更要重读德国古典哲学?
在全球化退潮、价值多元冲突、技术伦理困境加剧的今天,德国古典哲学所追问的根本问题——“人是什么?”“自由如何可能?”“理性与历史的关系?”——比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意义。黑格尔对“承认斗争”的论述预见了身份政治;康德的“永久和平论”仍启发国际关系理论;费希特对“自我设定”的探讨呼应着当代主体性危机。
这不是一门“过时”的思想史课,而是一场与伟大心灵对话、重构自身世界观的思想训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