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lowithOS 公测上线:不只是浏览器,而是你的AI任务工作台
Flowith AI 正式推出桌面端应用 FlowithOS 公测版,全面支持 macOS 与 Windows 系统,标志着AI驱动的工作流工具从网页端走向本地化、系统级体验。与传统浏览器不同,FlowithOS 不是让你“看网页”,而是让你“做事情”——它把浏览、记录、执行、复用整合在一个界面中,专为研究者、内容创作者、运营人员和知识工作者设计。
“Agent Space”:你的每一个操作,都被自动存档
FlowithOS 最核心的创新在于“Agent Space”——一个垂直分布的智能任务空间。当你在标签页中打开一个网页、复制一段内容、让AI帮你写摘要,甚至自动填写表单,这些动作都会被系统自动记录为独立的时间线文件,像日记一样保存在侧边栏中。
你无需手动截图或复制粘贴到Notion、Word或备忘录。所有操作——无论是你手动完成的,还是AI协助完成的——都变成可编辑、可搜索、可复用的文本记录。点击任意一条记录,可以直接在内置编辑器中修改、补充,甚至拖拽到另一个标签页中继续使用。这不再是“浏览历史”,而是“任务历史”。
像管理文档一样管理你的工作流程
想象一下:你每周都要整理竞品的社交媒体内容,从多个网站抓取数据、生成文案、导出图片。过去你可能要开5个标签页、记一堆笔记、反复复制粘贴。现在,在 FlowithOS 中,你可以一次性完成所有步骤,系统自动记录每一步的操作路径。下次再做类似任务时,只需点击“重放”或稍作修改,即可一键复用。
目前公测版的记录仅限当前会话,但官方已明确表示正在开发“项目(Projects)”功能,未来将支持用户将常用流程保存为模板,比如:
- 「小红书内容采集模板」:自动抓取5个竞品账号的爆款笔记,生成标题+标签建议
- 「论文资料整理包」:从知网、Google Scholar抓取文献,自动提取摘要并生成参考文献格式
- 「电商上架流程」:从淘宝后台复制商品信息,自动适配京东格式,生成图文排版
这些不是简单的脚本,而是能理解上下文、支持人工干预的智能流程。
为什么它比浏览器更像“操作系统”?
Flowith AI 团队明确表示:FlowithOS 不是浏览器的替代品,而是“任务执行层”的操作系统。它不追求标签页数量,而是追求“任务闭环”。
在真实使用场景中,许多用户每天要反复执行类似操作:
- 把AI生成的文案发到微信公众号后台
- 从多个电商平台抓取价格并生成对比表
- 整理会议录音转文字,再提炼成待办事项
这些动作分散在多个App之间,而 FlowithOS 把它们拉回同一个界面——你不需要在浏览器、剪贴板、云文档、AI工具之间来回切换。所有操作都在“一个窗口”内完成,且全程留痕。
谁最该试试 FlowithOS?
如果你符合以下任意一条,FlowithOS 将显著提升你的效率:
- 你是内容创作者,每天要收集素材、改写文案、发布多平台
- 你是市场/运营人员,需要监控竞品、整理数据、生成周报
- 你是学生或研究者,经常查文献、做笔记、整理参考文献
- 你用过 Notion、Obsidian、Cursor,但总觉得“操作断层”——做一半要跳到浏览器,再跳回来
目前 FlowithOS 公测版免费开放下载,无需邀请码。官方已公布路线图:2025年Q2将上线项目存档、跨设备同步、插件市场和API开放,支持与Notion、飞书、钉钉等工具联动。
未来已来:浏览器正在被“任务型界面”重新定义
从 Chrome 到 Edge,浏览器在过去二十年里几乎没有本质变化。但随着AI从“回答问题”走向“执行任务”,工具的形态也在进化。FlowithOS 代表了一种新方向:不是“搜索信息”,而是“完成任务”。
正如苹果用 Finder 重新定义文件管理,FlowithOS 正在尝试用“任务流”重新定义数字工作方式。它不炫技,不堆功能,而是专注解决一个真实痛点:我们每天花太多时间在“操作之间”,而不是“做事本身”。
现在,你可以下载 FlowithOS,亲手体验——你的下一个任务,或许不该再在浏览器里完成。